“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初次看到这句话,我一直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觉得有点套话的味道,直到中途接手四

(3)班,遇到了何润彰这个名声响彻菊城小学的孩子。他的出名,不因成绩的优异,不因个性特长的突出,他的出名,只源于他的极其聪明却又极其怪异。

|||说何润彰极其聪明,因为在课堂上他的回答总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带给老师惊喜;说他极其怪异是因为他的身上几乎包揽了问题孩子的所有缺点:行为习惯十分不规范,不遵守纪律,不讲究卫生,对同学的蛮横无理,活像一只小刺猥,每天都用一种充满怨恨的眼光来看周围所有的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只要哪个老师批评了他,他不会是忍气吞声独自流泪,而一定用他那近乎歇斯底里的喊声,让你再也无法继续你的课堂,让你火冒三丈却也无可奈何。

在菊小这样一所封闭式的学校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清楚他这种种表现。我通过心理老师黎琼珠几次三番的心理辅导,在加上同组所有老师的献计献策,可以说是软硬兼施,几乎都是倾尽所能,但均毫无收益。

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我也觉得自已很失败,也很无奈。而他们的家长对孩子的这种种行为只一句“顺其自然”就了结。

有时候真希望眼不见为净,少看到他一秒都觉得是一种享受,真希望他不要出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视线范围里。然而不服输的个性很快的否定了我这个幼稚得近乎荒唐的想法,因为我知道作为老师,我应该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我的这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一段时间的烦躁之后,我沉下心来静静思考他的种种行为。对各种规章制度的不屑一顾,对同学的蛮横无理,甚至对老师的顶撞……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归于一个缘由,那就是在家父母的零,对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个自然成长起来的孩子,没有经过任何束缚的孩子,他的种种怪异真的无可厚非的。尽管她的表现方式是那么的极端,那么的不顾一切,但这极端的背后,他对家长的“零要求”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正说明了他其实是非常在乎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他度,其实这不也是他对爱的需求,对爱的渴望吗?都说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何润彰的出现,让我对教育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了一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其实是对家长和老师的一种暗示,暗示我们他是需要爱的。

明了了这一切之后,我突然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之前的阴霾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对症下药。

他的行为没有经过任何规范,我就从“规范”入手。利用每一个环节,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怎样做是规范的,并跟踪观察他的行为的变化。

我常利用上操、下课、课外活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主动找他聊天,看看他有没察觉到自己的变化,时时刻刻关注他的需求,细致到他上课时的笔没水了,下课我就给他一只新笔,渐渐的他注视我的目光中少了些许敌意,多了一些信任,开始愿意和我聊他和同学们的事情,而且常常是下课就跟在我身后和我聊两句,连我们班的孩子都知道他现在有点粘我了。孩子们的评价背后我也感受到了何润彰的改变:他有了自已的朋友,有了自已的快乐。

|||但真正的转变还要从那一次督导评估检查说起。检查的前一天晚自习,我开完会回到教室,把检查中的问题详细地讲全班听,就听到何润彰在那里起哄,“老师,你有罚我们订正10个词语呀,这就是罚抄作业”班上有些同学低声附和,而大部分还是知道订正10个是为了让他们加深记忆,就在这样一片混乱地争论中,我并没有发脾气,而是饱含深情地告诉学生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时刻记在心上的具体事例。

全班沉默了,而何润彰也低下了他一直高昂着的头。那节晚自习下课,其他孩子都回宿舍了,只有何润彰留在那里没动,一副惭愧的样子,但是他并没有跟我道歉,只是说了一句“老师,我知道明天的问卷怎么答!”就跑了。

第二天的问卷调查,我特意看了他的选择,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而且特别坚定,第一个把问卷交给了检查人员。那一刻我知道何润彰真的变了。

检查结束后,我抚摸着他的头,给了她一个最灿烂的微笑和一个苹果的奖励,听到他的“谢谢”,我的内心更是比吃了糖还要甜。从那以后,润彰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一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何润彰相处没有什么特别的波澜,似乎平静了很多,但他的行为习惯真的规范了许多,更让我感动的是每当他看到我不高兴时总会管好自己,每当看到我对他的暗示,哪怕只有一个眼神,他都能心领神会,然后照做。|||曾几何时,有人把问题学生比作是一块顽石,再柔的风也无法将他们吹融,即使是再多的给予也无法将他们改变,而现在我认为问题学生并不是沉重的包袱,只会索取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他们是一个个给予者,他们给予我们的是一份经历,一份收获,更确切的说是一份感情,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