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关于做好防范工作领域的重大风险的报告“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21关于做好防范工作领域的重大风险的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如果想要获取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常用范文网。

关于做好防范工作领域的重大风险的报告

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首,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校责无旁贷也不能例外。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给包括高校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带来巨大风险。高校在稳中求进中,必须在努力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奋斗目标的同时,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任务。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方法自觉,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着力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面临的各类重大风险,写好高等教育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奋进之笔,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担当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战略意义

20....年..月....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底线思维是保持战略定力、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思维方法,也是高校办学治校的底线要求。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和转型中的困惑,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充分估量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牢牢守住底线、积极寻求对策,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攻坚战。

1.从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高度,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艰巨性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口,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口。在经济稳中向好、社会总体稳定的同时,显性风险与隐性风险、一般风险与重大风险、国内风险与外部风险不断交织叠加甚至集中显现,成为高校办学治校的外生性风险。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着变革又充满变数,面临着逆全球化、贸易保护、宗教冲突、民粹抬头、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诸多冲突与挑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不断增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各种风险内外联动、接踵而至,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充满着角力与争夺。这种角力和争夺也反映到高校,西方国家始终把高校师生作为渗透重点:一些非政府组织、境外资金和驻华机构,打着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的旗号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些渗透活动力度大,隐蔽性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带来重大风险。从国内看,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很多改革红利已经用完,或者说到了上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加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社会问题与日俱增,各种矛盾、问题、困难、挑战交织在一起,造成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不断增多。

高校不是处于社会之外,上述风险在高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果不能把握大势、认清主流,不仅会影响广大师生的政治辨别力,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也会冲击社会的思想防线,危及国家长治久安。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人工智能社会并迎来5G时代。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有人将互联网比作信息丛林,其中既有予人甘甜、沁人心扉的山泉珍果,也有惑人眼球、乱人心智的毒花杂草,后者即便只有万分之一,对于广大师生来说也是巨大的风险,它带来的除了心理的扭曲与变质,更有精神世界的腐蚀,必须坚决铲除这些毒花杂草,清朗网络空间。

2.从高等教育发展走向的高度,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紧迫性

外部发展环境的境况转变、对优质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和师生精神世界的充盈需要,给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境界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发展目标,并把“更加注重以德为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首,这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年发展目标的思想基础,是落实“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发展理念的关键因素,必须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切实提升其针对性和亲和力。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和新风险。比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工作不充分问题,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统一战线工作、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国家安全教育、平安校园建设、网络舆情工作等不充分问题。这些风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潜在的内生性风险,如果处置不及时或者不好,就有可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整体办学治校工作带来不可承受的严重后果。加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触点多、燃点低,很多工作举措都可能引发高度关注,甚至引发争论和重大风险。因此,必须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极端重要性和实践要求,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切实巩固并坚守高校这一思想文化重地。

3.从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的高度,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最终要靠青年来实现,这一伟大进程中的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也最终要靠青年来应对。高校不仅是各学科人才聚集的重要高地,拥有一批高端的卓越人才队伍,也是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承担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光荣使命。

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难度系数大,问题源和风险点多。比如,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还不够巩固,一些领导精力投入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资源投入不到位,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不平衡,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仍不够聚焦。只有解决了这些风险,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才能增强广大师生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塑造师生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能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二、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把握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着力点

高校防范化解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要防什么?就是要围绕影响、阻碍、威胁高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大风险开展防范、精准施策。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高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性问题和战略工程,决不能出现战略性错误。应聚焦这三大领域潜在的各种风险,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综合分析研判风险的轻重缓急,把防范化解的着力点放在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上,以三大领域重大风险的化解带动各类风险的解决,进而保障高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推进。

1.聚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这决定了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会有....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等齐划一的发展模式与统一标准。当前我们正在统筹推进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要有中国特色。西方办学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模仿,其结果只能是步人后尘、陷入趋同,不可能赶上,更不可能超越。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基本遵循。它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各地各高校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不断深入,有的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存在办成“....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的风险。盲目追求国际接轨,过度依赖西方标准,片面推崇海外学历和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不愿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落实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根本任务的意识有待加强。这些问题不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就会偏离正确轨道。

党的领导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全面加强。当前,有些高校“四个意识”不够强,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风险意识淡薄、责任观念不强、麻痹状态凸显,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意识不足;个别领导存在本领恐慌,对重大风险的基本分类、本质特点、内在规律、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等把握不住,只做表明工作,不解决深层次问题。

世情国情党情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立足点,总书记强调:“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当前高校世情国情党情教育也存在不少风险点,青年师生对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尤其是对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国情没有深刻把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自信心不足。并存在一种“放大镜”心理,过于放大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喜欢将小问题放大成大问题,将局部问题放大成系统性问题,这样的“放大镜”效应往往会影响到青年师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正确认知,给高校各项工作带来重大风险,甚至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隐患。

2.聚焦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当前,一些青年学生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抉择,往往只是在经验层面、感觉层面和情绪层面看问题做事情,缺乏辩证思维,“两点论”只顾一头、只看支流,且只看负面的一点,结果陷入形而上学的片面性,甚至走向极端。这跟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不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有待提升不无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遇到了问题、困难与挑战,存在“肌无力”“娱乐化”和“孤岛化”的风险。

一是教育内容存在“肌无力”的风险。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队伍的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在课堂上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剥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关系、如何认识“西方普世价值”等理论热点难点问题阐释不够,针对性深刻性彻底性不足,无力更好地回应学生关切与困惑。同时存在系统性不够的风险,课堂教学呈现内容零乱化、知识碎片化、体系分割化、讲解表层化的问题。面对西方话语体系的渗透,部分教师偏离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甚至用西方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框架范式来阐释问题,在与错误思想展开斗争时很容易掉进别人设立的学术陷阱。

二是教学方法存在“娱乐化”的风险。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是又出现了方法创新游离教育内容,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媚俗、庸俗化的倾向:个别教师认为讲正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不爱听,常常以新奇特甚至怪异言行着装来吸引学生,过度使用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过多穿插一些有乐无教,缺乏思想性、教育性的“轶闻趣事”。甚至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宣扬不正确、不健康思想或者宣泄个人情绪,放弃对课堂的价值引领。

三是教育格局存在“孤岛化”的风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同频共振尚未实现,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向同行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力,存在“单兵作战”、“孤岛化”的窘境。部分教师把课堂教学仅仅视为知识传授的手段,忽视其在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些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学中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存在困惑,刻意回避对现实问题的讨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自己的专业是“纯学术”,应该价值中立。

3.聚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绵延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它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坚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更是传承文化的主战场,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和使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值得注意的是,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时代要求相比,当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对其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教育内容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文化领域错误思想蔓延到高校的潜在风险。

一是增加了文化虚无主义蔓延到高校的风险。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学习了解,同时缺乏敬畏,文化自信不够。比如,对传统节日认识模糊,热衷于追捧、跟风、享受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洋节日;不加分辨地推崇西方的个性解放、个人奋斗等价值理念以及性自由、试婚制等生活方式。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支撑我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史实、人物、事件了解不够,甚至将其戏谑化、低俗化。

二是增加了文化复古主义蔓延到高校的风险。用持守文化传统来否定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必要性,表现为“祖上也曾阔过”的文化自恋。比如,部分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在古代的实践存在认知偏差,不顾时代变迁机械照搬,盲目参加各种“国学班”“女德班”等活动;部分青年教师热衷于研究“新儒家”,试图用“古之道”驾驭“今之有”,从儒家文化中开出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可能“药方”。

三是增加了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到高校的风险。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通贯通。文化自信既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包括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但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四个讲清楚”阐释不够,使得部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认识不清,甚至割裂它们的联系。加之社会上、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戏说”,对历史定论进行“翻案”,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虚无”。一旦这种思潮从社会蔓延到高校、从网络渗透到课堂,就会降低青年学生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三、强化方法自觉,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能力水平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多次强调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钥匙”。我们应紧扣当前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治理实践,不断强化方法自觉,提高战略意识、精准意识、制度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防范化解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1.强化战略意识,筑牢精神高地

战略意识即从长远看当前风险、从全局看局部风险、从整体看部分风险,致力于解决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努力增强“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的风险防控化解能力。一是防范化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大风险。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之路,突出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经验、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二是防范化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风险。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努力掌握学术话语权;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升研究回答我国改革发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三是防范化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弘扬的重大风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课程与教材体系,将传统文化内容体现到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中,使本硕博各阶段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增强教育的多元支撑,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

2.强化精准意识,坚持分类施策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风险错综交织,更需要精准把握高校潜在的各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突出特点、形成规律,精准发力、分类施策。一是未雨绸缪防范“灰犀牛”事件。“灰犀牛”事件是指有较大发生概率,但未受到应有重视、未加以有效抑制,最终因累积升级而有可能酿成重大风险的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等各领域,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对外交流等各环节,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等各方面工作,都存在不少风险点和问题源,如果管理流于形式,就有可能给高校办学治校造成风险。应“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立足风险查找、风险防范、风险化解,扎紧制度篱笆、堵塞管理漏洞,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二是主动施策化解“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是指破坏性强、驾驭难度大,事先难以预测的偶发事件。高校办学治校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存在不少发生“黑天鹅”事件的风险点,加之社会关注度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突发事件。近期发生的青年演员....学术论文抄袭、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百余篇论文凭空消失等,就是高等教育领域“黑天鹅”事件的典型。巴菲特的诺亚方舟原则认为:“预测下雨无济于事,建造方舟才能以防万一。”既然“黑天鹅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突变性、不确定性和难驾驭性更加突出,人们对其预测研判也极其有限,不如主动出击、迎接风险:在事件到来前,努力占据战略主动和有利地形,建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体系,把重大风险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在事件发生后,对可能引发重大风险的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选用有效防控预案和应对措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及时阻止风险演化,打好克险取胜、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三是从源头抓起,消除“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初始条件下的微小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调节,就会迅速放大和无控释放,引起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负面效应,甚至会带来颠覆性、系统性的巨大风险与灾难。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全面梳理高校办学治校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风险点,对可能引发重大风险的苗头性、倾向性、源头性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和妥善处理,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消除小风险的源头,防范其连锁联动为大风险;消除个别风险的源头,防范其连锁联动为综合风险;消除线下风险的源头,防范其连锁联动为网络风险;消除校园风险的源头,防范其连锁联动为社会风险。

3.强化制度意识,推进依法管理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同样需要通过建章立制来突破一些瓶颈的制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制度建设是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实现依法管理的必由之路。有关部门和高校应围绕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建章立制,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努力使制度体系更加科学系统,更加配套衔接,更具可操作性。依法管理,重在落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规章制度管用可行的效能。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之所以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固然有建章立制不到位的影响,但也与落实不到位不无关系。应把制度意识贯穿落实到课堂讲坛、网络监管、境外资金与非政府组织管理等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具体实践中,强化制度刚性约束,防止“破窗效应”,坚决克服“人治”现象。依法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关键在人,核心是提高我们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应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培育,强化干部教师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引导师生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使依法防范风险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工作习惯和问题处理方式,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能力。

4.强化责任意识,汇聚强大合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牵涉面广,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决不是高校一家的事,而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党的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作为指挥中枢,应加强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工作领域重大风险的分析研判,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更好发挥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作用。高校党委承担着防范化解高校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书记校长应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有“临大事而不乱”的战略定力和冲锋陷阵的战略胆识,着力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遇到的各种重大风险。领导班子要加强理论修养,善于把握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内在规律,切实提高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能力。应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激发基层单位防范化解风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师生成为风险防控的主体力量。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沟通联动是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必然要求。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从严压实各自责任,把风险防控化解要求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主动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协调,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会商研判和联合预警,共同应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工作领域的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力量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应强化“一盘棋”思想,积极支持配合高校,形成系统化、联动化和高效化的高校风险防控化解体系,真正汇聚起全社会合力防范化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风险的磅礴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关于做好防范工作领域的重大风险的报告的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常用范文网一直关注范文分享,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更多内容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常用范文网。

【2021关于做好防范工作领域的重大风险的报告】相关推荐文章:

七一讲话心得体会2021批评与自我批评

骨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精选2021

个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最新2021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的报告2021

2021小学老师述职报告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