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

读《拒绝洗衣服的母亲》有感(共2409字)

第1篇:读《拒绝洗衣服的母亲》有感

读《拒绝洗衣服的母亲》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拒绝洗衣服的母亲》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活中,孩子们大多认为:父母什么事都依着子女,那才叫爱。其实,我认为另一句话才是父母对子女们爱的诠释――“打是亲,骂是爱”。

这几天,我又读了《拒绝洗衣服的母亲》后,似乎明白了很多道理。故事是这样的:

那一年,儿子10岁。像往常一样,儿子将换下的脏衣服递给母亲,可母亲却拒绝了:“儿子啊,你已经是小男子汉了,你要学会自己洗衣服,要学会自立。”

儿子见状,不高兴地嘟起小嘴:“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是妈妈洗的.衣服啊!”

妈妈还是坚持着:“你应该学会自立了,知道吗?”

“哼,我不洗。”儿子有点生气地说道。

一旁的爸爸顺手拿过衣服,说:“儿子,没事我来洗吧!”

母亲将衣服一把夺过,扔到沙发上,同时扔下一句话:“让他自己洗!”

以后,儿子每脏一件衣服,让妈妈给他洗,妈妈总是拒绝,并且,依旧不让父亲洗。

时间长了,儿子没干净的衣服穿了。母亲端来一盆清水放在孩子面前,让他自个儿洗。

儿子将洗衣粉倒入水中,又把衣服倒进盆里,胡乱搅了几下……一阵慌乱之后,儿子把衣服洗好了。

第二天.儿子发现自己洗的衣服特别干净,一下子笑逐颜开。

从此,儿子所有的衣服都自己洗。

一天深夜,儿子起来上厕所时,却发现:母亲正在洗衣服呢,而且,那些衣服正是自己今天刚刚洗过的。此时,一切的一切,儿子终于恍然大悟。

终于懂得了: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这位母亲就是如此,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自立,要学会自己生存。明知儿子不会洗衣服,而且洗不好。但她做的这一切,都是要让孩子知道:母亲不可能一辈子都陪着你,你不能依赖我,要学会自立。

父母的溺爱只会让我们更加任性,更加放纵,如果太过了给孩子溺爱娇宠,只会伤害了他们,只会毁了他们一生的幸福。

第2篇:读《拒绝洗衣服的母亲》有感

这个网站读《拒绝洗衣服的母亲》有感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读《母亲》有感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就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母亲》带给我的思考:要有好的生活就要有好的知识,要学好知识就要学会学习与实践。当然,读一本好书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整个寒假不见得就只学作业不看书吧!这样也未免太浪费时间了吧!我翻了翻书架,想找本适合自己看的书,对了,就是它――《母亲》。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虽然在高尔基前,有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对工人的生活都有所表现,但是那些作家总是把工人描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而《母亲》他第一次深刻的反映了工人阶级在其政党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历史地具体地描写工人阶级革命时期的典型个性和典型环境 。

《母亲》让我深刻地感受了母亲,巴威尔及其其他无产阶级的人物,他们也有自己的英雄形像,同时我也在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在其他作家的眼中工人就是社会的牺牲品?难道工人生来就是当牺牲品的吗?难道工人就没有自己的英雄形象吗?难道工人就应该低人一等吗?不,在革命时期工人也有自己典型性格和环境,他们也是支撑社会的英雄。我脑中又泛起曾经有过的一种想法:革命者没有感情吗?这本书却十分肯定的推掉我这种想法,“它”通过描写革命者美好的情操和无产阶级人性美,深刻揭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让我不得承认革命者是有感情的,而且他们的情感世界比平凡人来的丰富、精彩。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