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红是一本读完之后令人感到震惊与敬佩的作品,这部作品是欧洲的文坛三杰之一的奥尔罕·帕穆克的长篇小说,最让我着迷的不是它的故事性,而是作者超一流的叙事手法,通过对不同角色自我表述的方法将故事记叙了下来。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我的名字叫红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以及经典语录,希望大家有时间能看看这部作品。

我的名字叫红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

在阅读这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中,我被作者的智慧深深折服,这确实是我最近几年来所读过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很难把《我的名字叫红》归入哪一种类型,从故事的背景而言可以算是一部历史小说,从凶杀与破案的内容来看,又可以算作是悬疑或推理小说,从男女主人公间的情感来说,又是一部很感人的爱情小说——超综合类型的小说,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历史背景:奥斯曼帝国、威尼斯、波斯

小说的历史背景是十六世纪末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在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之前,为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之京城-----古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所建,故名君士坦丁堡,直至二十世纪初西方人仍然固执地如此称呼它。

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的金桥",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连同着黑海与地中海,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的潮头浪尖。代表了人类千年之来的伟大文明。拜占廷曾经深刻影响了西方,也深刻影响了东方,是千年帝国之中心,也是地中海世界之基石,它经历过古罗马的伟大,查士丁尼大帝的辉煌,也经受过蛮族与阿拉伯人的围攻,经历过十字军强盗的屠杀和劫掠,1453年更是第一次坠入宿敌土耳其人手中,从基督教的伟大首都,变成了伊斯兰教在欧洲的桥头堡。

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伟大而神奇复杂的城市,又发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特殊的时代-----十六世纪,人类正由中世纪走向近代文明,西方正在崛起,新航路已经开辟,美洲已经变成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的囊中之物。

而东方还未衰落,中国印度波斯仍然是强大的帝国,土耳其更是近东的霸主,仍然是欧洲人不变的恶梦,土耳其近卫军仍然在维也纳的边缘,时刻窥伺着欧洲人最软弱的腹地.直至1683年维也纳城下的解围,方才令土耳其的浪潮后退……

我可以在《我的名字叫红》中发现16世纪奥斯曼帝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一角度而言,这是一部社会风俗画卷——如同主人公的细密画家身份。作为东西方文化碰撞点的伊斯坦布尔,就不能不同时说到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对于这座伟大城市以及这部优秀小说的影响。

关于西方对本书故事的影响,我会在其后关于细密画的部分中说到。而波斯则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不仅仅是小说主人公黑曾经在波斯各地漫游过十多年,更由于本书核心的细密画,是波斯文化的重要部分,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土耳其等伊斯兰文明。

近代以前,土耳其的文学和艺术主要受波斯文明影响,上流社会尽全力模仿波斯人。菲尔多希、萨迪、哈菲兹等等伟大的波斯诗人,成为土耳其人的精神偶像。

绘画艺术也几乎全部来自波斯文明,《我的名字叫红》里无数次提到的赫拉特,位于今天的阿富汗西部,历史上是波斯文明的一部分,曾是十五世纪中亚最文明的古城。而小说里细密画的故事,也大多取材于波斯诗歌与神话,不朽史诗《列王纪》鲁斯坦的故事更是多次出现。

细密画是打开土耳其民族秘史的钥匙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民族的秘史”,而《我的名字叫红》就是一部土耳其民族在其历史最兴旺时期的秘史,而打开这部秘史的钥匙就是作者本人所钟爱的伊斯兰细密画艺术。

细密画原本并非独立的画作,而是文稿和书籍中的插图,严格来说是一种专门的插画艺术。“13世纪至17世纪间在波斯文化影响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波斯细密画,是伊斯兰细密画的主要代表。细密画发展过程中又分别受到西方和中国绘画的影响,这些因素被波斯文化同化和吸收,形成了不同的阶段和流派。

波斯细密画追求平面空间的视觉享受,运用阿拉伯几何和植物纹饰,并结合了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技法,极具装饰性,也营造出一种精神启示的氛围。在空间表现上,细密画不囿于焦点透视,突出平面的超自然构图,艺术家的想像力充分得以施展。”

而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细密画家,故事也围绕着细密画家之间的杀人案展开。男主人公黑的姨父是著名画家,因为受到了法兰克画(欧洲油画)的影响,认为传统细密画应该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的肖像画,运用平面透视和阴影等技巧,使得画中的人物和真人惟妙惟肖。

他的观念吸引了苏丹陛下,便下令制作一本带有西方技巧的书,其中还隐含着苏丹本人的肖像(这在穆斯林君王中几乎是前所未有的)。而坚持传统的细密画则认为人物肖像画是一种异端,绝不可以仿效欧洲人,故而开始了谋杀与反谋杀的调查。

其实,画家们的分歧,与其说是艺术见解上的分歧,不如说是不同的人生哲学

传统的细密画认为画家不该展示个人风格,而是应该模仿与重复前辈大师的作品。画中的人物应该是千篇一律,长得都是一个样,只能通过衣着和文字来区别不同的人,顶级的细密画家追求画到双目失明仍然可以凭借记忆画出来。

但欧洲油画则发展出了几乎以假乱真的肖像画,人物就像照片一样逼真写实。当然,细密画也谈不上中国式的写意,但千篇一律的人物并非不能画得像真的一样,而是其传统具有同一性的审美力量。

书中也多次提到伊斯兰细密画与中国画的关系,因为赫拉特大师受到了蒙古入侵时期中国画的影响,而后代的细密画家们又严格地遵循赫拉特大师们的手笔,处处凸显中国画的风格以及中国女性的形象。女主人公希望能够留下一幅她自己的肖像以记录她年轻时代的美丽,然而她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即便假设有这样的机会,但细密画家们笔下的美女永远是中国式的脸庞和丹凤眼,而无法真正表达这位大眼睛的土耳其女子的美丽。

本人少年学过画,其实中国画与细密画一样,不写实并不意味着画家不能够写实,中国许多古画的写实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只是后来中国文人不屑于写实,而追求更高的写意去了。

同样,细密画是在平面空间内的创作,而西洋油画则是在立体空间里,这是空间的不同。

而在平面空间上展现世界万物,其实相较立体空间有更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当今许多现代艺术都回归到了平面空间,亦不追求写实。平面透视焦点等西方绘画技法,掌握起来其实相当容易,我观察中国古典绘画对亭台楼阁的表现,其实也是有相当的平面透视的水准的。

哲学上可以理解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歧,传统细密画坚持世界整体的普遍性,而欧洲肖像画更突出世界个体的特殊性。

倒是最后凶手说出的一句悖伦式的话点出了真理——“因为你们将毕尽余生效仿法兰克人(指欧洲画家),只希望借此取得个人风格.但正是因为你们仿效法兰克人,所以永远不会有个人风格。”

其实,作者本人并没有贬低传统细密画的意思,他自己说过:“对传统的伊斯兰画师而言,西方肖像画的绘画方式是个极大的挑战,这与他们传统的绘画方式完全不同。基于此,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看、绘画方式,甚至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通过个人的研究观看,另一个通过神之眼观看世界。后者更像是用精神之眼在读解世界”

“在我的小说里,这种冲突甚至带来了凶杀。但是读者应该发现,我并不相信存在这样的冲突。在我看来,所有优秀的艺术品都来自不同文化的混合。

“激发我写作这本书激情的主要是伊斯兰细密画。我把我看过的细密画里不可胜数的细节都放在了小说里。在爱和战争背后潜藏的古典伊斯兰故事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不过今天西方化的大趋势下,很少有人记得他们了。我的小说是想对这些被遗忘的故事和无数美轮美奂的图画致敬。”

作者以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不同画家之间的观念碰撞。第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人们都叫我'蝴蝶'\鹳鸟\橄榄"这几段犹为重要,者通过小说人物叙述的故事,探讨了关于人类文学艺术的许多重要命题----我们如何继承艺术,又如何创造艺术,艺术的本质又何在?灵魂与艺术的关系等等,这段文字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然而,小说最后的结局对于细密画来说却是悲惨的,没有人再谈起欧洲画了,就连赫拉特大师们的细密画传统也被遗忘,绘画艺术在奥斯曼帝国一落千丈,人们不敢再描绘人物,而女主人公毕生的心愿-----拥有一幅自己年轻时美丽的肖像也永远未曾实现过。

美丽的女性谢库瑞

当然,最让人心动的还是女主人公谢库瑞,她是一个多么美丽聪明又勇敢的女子,完全不同于普通人想象中的穆斯林女性。

她是个年轻的寡妇,还带着两个儿子,从未结过婚的男主角竟然矢志要娶这样一位女子,这在同时代的中国简直不可想象的,也可以看出伊斯兰婚姻在这一点上与中国的不同(先知穆圣的妻子就是一位寡妇,她曾在伊斯兰开创之初起到了重大作用,所以穆斯林并不反对寡妇改嫁,不像中国明清要求妇人必须守节)而男女主人公之间既热烈又含蓄的情感,每读几页就会让我会心地微笑一次。

黑之所以卷进事件,愿意接受女主角父亲的唠叨和近乎异端的绘画观念,其实全在于对女主角的爱,而不在于画本身----正如整部小说是在借画象征世界而已。

在谢库瑞的父亲突然遇害的紧要关头,她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处理了事件,让自己摆脱了已死亡婚姻的牢笼,得以与男主人公结婚。第231页里她对即将与她结婚的黑开出的条件,让人不由得为之而叹服。

从老画家被杀,女儿在闪电离婚,又在一天之内改嫁给了男主人公,还要假装父亲还活着同意这门婚事,这样强烈的戏剧冲突宛如一部故事精彩的商业电影,好看,确实是一部好看的小说。

语言及其他

《我的名字叫红》采用了多声部的叙述方式,不同的人物(包括动物,甚至树、金币和颜色等等)都各自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情。

在不同叙述声部转换时采用的技巧,让我联想到了伟大的《一千零一夜》,不同的人讲故事,又凑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故事永远都不会终结,因为人类的想象力永不枯竭。有人认为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阅读上的障碍,但我觉得《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并没有给我障碍,一般读者仍然可以流畅易懂地全部看完。

而且,有经验的读者对多人叙述也不会陌生,比如芥川龙之介的《莽丛中》(电影《罗生门》)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作者的语言特别优美,充满想象力,特别是将非人的事物拟人化时,这种想象力难以抑制地从字里行间迸发出来。如果说狗、树、甚至死亡都可以说话的话,那么颜色恐怕是最难说话的一样的东西了——“我的名字叫红”,红色该如何表述自己呢?

通过作者天才的笔触,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的红色,看到了了黑色的油墨印在白色的纸张上的红色,看到了无数个人类灵魂的红色。

天才的作者是懂得幽默的,而这种充满智慧的幽默,又遍布着全书每个角落,比如在狗的自述里有一段话颇为精妙:

如果一条狗舔过了一个锅,那么这个锅一定要被丢掉或重新镀锡,这种谣言显然是镀锡匠传播的,或者很可能,是猫散布的......

中间部分凶杀的那场也极其精彩,受害者在临死前如哲学家般滔滔不绝地对绘画艺术的哀悼长达一页有余,列举无数伟大的绘画内容终将灰飞烟灭,在绝对的绝望之后,凶手举起了凶器,而受害者在临死前感到:“

我以为是血,其实是红色的墨水;我以为他手上的是墨水,但那才是我流个不停的鲜血。”此种感受的描写极佳。

本书的翻译总得来说是很流畅的,基本没有阅读障碍和严重的翻译腔。唯一微小的暇疵是,有些涉及伊斯兰教与波斯诗歌的名词,未能使用传统惯用的译名,如"哈乃斐学派"等等,可能是翻译者不熟悉相关宗教和艺术的学术知识。把波斯统治者译成沙皇也稍欠妥。

优秀的小说能够给人以灵感。在阅读《我的名字叫红》过程中,无数灵感在我脑子里飞扬。几乎每一句作者的精妙之语,都能给我打开一扇隐秘的灵感之门——非常感谢奥尔罕·帕慕克!

这就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一个伟大的作者既存在于他生活的现实时空,同时也存在于他作品的文字之中。我能够在文字里发现他的思想,发现他的视角,聆听许多教诲。从这个角度而言,作者可以在文字中永生。

女主角有一个儿子叫奥尔罕,正好要与作者同名,不但如此,女主角和她的儿子的名字,也与作者的母亲和哥哥的名字相同。其实这对母子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说最后才点出原来是她的小儿子讲述了整个故事----了不起的奥尔罕!

我的名字叫红经典语录

1、 我不想成为一棵树本身,而想成为它的意义。 ——奥尔罕·帕慕克 《我的名字叫红》

2、 美,来自于眼睛在世界上发现了我们心灵早已知道的事物——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3、 离开伊斯坦布尔仅仅四年之后,我发现我已渐渐淡忘了留在伊斯坦布尔的小恋人的面容。惊恐中,我努力地试图记起她。但终究发现,无论你多么爱她,人是会渐渐忘却那久未见面的面孔的。——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4、 在这种情况下,理智的人会立刻明白,无望的爱情怎么样都是绝望,他们会在明白了心中那条非理性的界线后,快刀斩乱麻,礼貌地宣布:“他们认为我们门不当户不对。”我们也是这么做的 —— 我的名字叫红

5、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爱人的面容仍铭记于心,世界便总是你的家。---我的名字叫红

6、 只要爱人的面容仍铭刻于心,世界就还是你的家。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7、 低贱的作者为了金钱和名声,而且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和观看自己作品时的愉悦。只要这种人存在,人们就会看到世间越来越多的贪婪。——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8、 当你热爱一座城市并且时常漫步探索其间时,不仅你的灵魂,就连你的身体,也会对这些街道极为熟悉,以至于多年之后,在一股或许因为忧伤飘落的轻雪所引起的哀愁情绪中,你的腿会自动带你来到最喜爱的一个山丘。——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9、 在死的墓地,看生的世界。如果活着,请你珍惜!——《我的名字叫红》

10、 一位画家失踪了,随即被发现死于深井中,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遇害画家究竟是死于画师间的夙仇、爱情的纠葛、还是与苏丹的这次秘密委托?苏丹要求宫廷绘画大师和青年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很可能…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11、 所有的不幸中,最悲哀的不是年华老去,不是娇容不再,也不是失去丈夫或生活贫困,而是生活中不再有任何人羡慕你。《我的名字叫红》

12、 衰老不只意味着没有体力,也没有那么怕死;它意味着缺乏欲望——《我的名字叫红》

13、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我的名字叫红》

上述关于我的名字叫红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 我的名字叫红经典语录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关于书籍读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多多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