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教学论文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

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共2902字)

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它的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所以中学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生物实验 问题 应对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它的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所以中学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如何上好实验课,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中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验、重成绩轻实际需要”的严重倾向,没有把实验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往往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动手能力差,实验教学成为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已是当务之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在这里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问题一:以讲解实验的方式代替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便在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生物实验教学中依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合挂图、标本或模型讲解演示实验中会出现的实验现象,从而直接告诉学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将学生实验的主要步骤罗列于黑板上,用实验仪器简单地比划一下操作过程,告诉学生会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并且直接告诉学生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怎样去解决。这样的情况在农村一些普通中学尤为突出。笔者曾在一次听课中看到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整个实验过程演示出来,却没有让学生动一下手。这样的实验教学完全是将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填充的对象。时代的发展需要素质教育,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兴旺、人类的进步更需要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过程中学生好像是个局外人,没有亲身参与的机会就根本无法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谈不上掌握知识。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教学,明确实验的不可替代作用

    生物学实验不仅是中学生物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的过程是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它富有浓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也贯穿着严格的科学态度,求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和动眼、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因此,要创造一切条件做好学生实验和准备实验,更不能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名,以课件代替实验。

在有些学校,实验老师既是任课老师又是管理员,老师既要为提高质量忙于奔命,又要开展实验教学,两者根本不能得兼。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是设置专职的实验教师,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

问题二:用模仿式实验形式代替了其他的学生实验形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现在中学生物实验大多停留在照本宣科,重复验证上,通常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课堂上演示一番,学生看到其结果与教科书上的一致,就认为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而在分组实验时,使用什么仪器、步骤如何进行,结果是怎样,实验员或教师事前都准备好了,实验时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仿照进行实验,全班学生的步骤一致,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同一实验步骤。例如,在“制作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将主要的实验步骤详细地写在黑板上: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水。③取材。④盖好盖玻片。⑤整理装片和染色。⑥用低倍镜观察。这样教师边讲边实验,学生同时做同一步骤,行动统一,课堂秩序虽然容易维持,能有效地防止个别学生分散注意力和破坏纪律的行为,但学生只是重复模仿教师的示范操作,做实验就变成了简单的、重复的机械操作。对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实验环节,学生弄得似懂非懂,这样做非但达不到实验目的,反而让学生学会了生搬硬套,失去了实验的意义,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和心理惰性,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应对策略:变验证性实验为发现探索性实验。

做实验不能只做出实验现象就算成功了,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实验结果加以思考、分析、研究和解释,然后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从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上述“制作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教师只是将实验步骤和操作规则作一说明,并将主要的实验步骤作一示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视和指导,在发现有共同性的问题时,可暂停全班实验,进行集体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操作有错误或要领没有掌握时,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并不越殂代庖。当有学生提出:发现视野中有大小不等的“亮泡”时,除了强调 “怎样放盖玻片才不会产生气泡?”外,更要利用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联想到“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中会有一段段的空气,这一段段的空气又是怎样除去的?”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可用吸水纸在一边吸就可除去其中的气泡。这样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含蓄而不直露地引导出来,给学生的思维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学会联想,善于联想,敢于联想,以发挥他们的联想能力,萌发创新思维,并使学生的这种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问题三:小组实验无明确分工,喜欢动手的全盘操作,其他同学无事可做。

不可否认,学生在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在小组实验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组的整个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以及实验总结和发言被一个优秀的学生包办,其他同学参与度很低甚至完全不参与。这样的实验情况完全违背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非常不利于部分学生的学习。

应对策略:小组分工明确,成员搭配合理;开放实验室,成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是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训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进行分组后,一定要明确个人职责,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划分工作范围。由于学生多,教师一人辅导和管理都比较困难。为此,可以采用了分组考核和管理的办法。将实验学生分组搭配,选定责任心强、对生物有兴趣的同学担任组长,全面负责该组实验分工、操作指导、课堂纪律、清洁卫生、结果分析等。教师则注意巡回指导和检查考核。这样,组内学生都有事可做,且能团结协助共同完成实验。

在课余时间,还可以组织一些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实验室随时向他们开放,教师引导学生对生物学某一领域选择课题进行探索,或成立课外科技小组,小动物饲养、标本制作、植物园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点滴看法,愿我们生物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路子,使生物教学改革结出丰硕的果实。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