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稿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党课讲稿(共3348字)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


同志们:

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认识新概括,也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这在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中得到集中体现。

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一论断,把文化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非常清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引领、精神支柱、道德教养、知识哺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重要标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发展环境不同、历史进程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不同,使世界各国各族的文化呈现出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生动局面。尽管各国各族文化的具体内涵不同、表现形态不同、价值追求不同,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劳动生活的精神产物,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文化的消长、文化的强弱,都会深刻影响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存亡和强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问题提高到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共同奋斗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需要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工作,要做很多事情。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在讲清了这个道理后,习近平总书记对确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关于文化发展的总思路。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段话讲清了这样几个重要问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组成;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是熔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土壤;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当代中国、当代中华民族的灵魂。这实际上是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科学界定。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了两个重要的思想:一是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要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一总要求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途径,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二是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三个“坚持”的重大原则,“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三个“坚持”中的第一个“坚持”是文化发展的方向,第二个“坚持”是文化发展的方针,第三个“坚持”是文化发展的方法。这三个“坚持”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政方针和方法途径。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在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中的集中体现,是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展开的,而这个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他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他提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他要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他重申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此,他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此,他强调要做好以下工作: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他从四个方面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要求:一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二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三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四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着力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等方面作了重要部署。他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这些重大部署,有这样一些鲜明特点:全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显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把文化的思想理论创新与文化的工作实践创新相结合,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在实践创新中实现理论创新;把文化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让文化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