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

优秀党员事迹学习体会(共10360字)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 第一篇:优秀党员事迹学习体会
  • 第二篇:优秀共产党员王顺友事迹学习体会
  • 第三篇:学习优秀党员事迹体会
  • 第四篇:学生学习优秀党员事迹心得体会
  • 第五篇: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优秀党员事迹学习体会

1988年4月,杨老先生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退下来后,毅然放弃到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5.8万亩,价值3亿多的林场,并无偿将林场移交给国家。杨老先生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在生命的最后20年时间,他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山光水枯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杨老先生为官30余年,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乐于奉献,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的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的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典型代表,是我们学习模范。

学习杨老先生,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贫贱不移的坚定信念。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学习杨老先生,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几十载,从未为妻子和孩子捞一册“浓转非”户口本,没给家人盖一间像样的房子,还对家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住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他自己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量山义务植树造林上,最终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他又把大部分捐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向杨老先生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图利、不谋私,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老先生,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作风。他穿着朴素,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往来其间,以真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老先生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民本精神。

学习杨老先生,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量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并把植树造林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的起点。向杨老先生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总之,杨老先生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通过学习杨老先生的先进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尤其作为一名当代年轻人,一名迪庆矿业员工,更应该以杨老先生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优秀共产党员王顺友事迹学习体会

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牢记党的宗旨,胸怀满腔热情,凭着忠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一副矫健有力的脚板,20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忠实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

20年,七千多个日子,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疾病缠身,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都准时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大山深谷里的村村寨寨。他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他就是千万共产党员中的优秀代表――王顺友。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乐观向上。20年来,王顺友同志热爱自己的工作,在乡邮递员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他在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群众。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雷锋”,但他却说:“我不是雷锋,但我要学习雷锋”。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王顺友表现出了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了强烈的敬业精神。20年来,王顺友重复着单一枯燥的邮递工作,面对寂寞,面对孤独,面对危险,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心态。孤独时他只能与马交谈;寂寞时他自编山歌,自我欣赏,这种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笑对困难、笑面人生的人生态度,使他从容地战胜了各种困难。

王顺友是优秀的,他的优秀,就在于他的朴素和坚持,在于他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证明着一个古老的美德:胸怀苍生,助人为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真诚、宽容、节俭、执着。在他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坚守什么岗位,只有爱岗,才会敬业、乐业和兴业。只要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任何平凡的岗位上都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王顺友是我工作中的标杆,是我学习的榜样。作为基层xx银行一名担负着保卫国家财产安全重任的守押员,我深知责任重大。面对人少任务重、工作单一枯燥、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我要以王顺友同志为榜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与王顺友的工作环境相比,我们还有什么怨言不能消除,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本职工作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平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保持先进性的体现。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发扬“甘当一颗螺丝钉”的精神,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从具体的工作做起,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牢牢扎根于本职岗位上,平凡的工作也会取得不凡的业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完成上级赋于的各项任务,争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党员。

第三篇:学习优秀党员事迹体会

学习北京大学高松

与西坝河社区叶如陵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全面展示优秀党员风采,充分发挥“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和影响力,我系于近日开展学习党员先进性事迹的活动,为进一步营造全体党员学习先进、做好先进的良好氛围。

一、高松

高松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30年来不懈钻研、辛劳育才、默默奉献,为中国化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10年来共培养博士生17人,其中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高松同志2014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一)勇攀高峰的科学家

高松同志在大学时代就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明确要通过科学研究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并最终实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早在本科期间,高松已经在徐光宪院士领导的实验室做论文,读研后跟随徐光宪院士从事科学研究。多年来,他致力于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研究,在发现新的磁现象、发展新类型分子磁体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化学的热爱与执着、对祖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强烈责任心推动高松在科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乐此不疲。近三十年来,高松将自己的心血奉献给了中国化学事业。为了节约科研成本、高效测定分子的磁性质,他曾和同事们扎根实验室,在实验室的行军床上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正是这种不怕吃苦、以苦为乐的精神,使他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程中不断进取。他率先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同自旋的单链磁体,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lauber教授早在1963年提出的一维ising链动力学理论模型以分子实物的形式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高松和研究小组还根据建立的单离子磁体的概念,选取特殊的配体构筑了世界上最小的磁体,单分子磁体领域的专家、美国texas a&m大学的kim dunbar教授在国际著名的《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专门针对这一工作撰写的评论说:“这一单离子磁体采取全碳原子参与配位,为单分子磁体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1998年至2014年,高松及其合作者在配位化学和分子磁性领域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累计sci引用8600余次,h指数51。这组令许多一流科学家都吃惊的数字背后是高松20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日夜奋战。2014年,43岁的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创新人才的导航者

高松同志热爱教书育人事业,以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力量为己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多年来,高松始终坚持每学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每次课前他都花大量时间准备,注重把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本科生一进校门就能与院士面对面交流。他坚持教学要根据实践的需要,在教材更新、教学方法探索、阅读文献拓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他不辞劳苦,亲自主编本科生基础课教材“普通化学(生物类)”。2014年起,他承担本科生“无机化学”的教学工作,每次课前他都要做足准备,对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如何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最新或经典文献,加深对于无机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考虑,在教授研究生课程“群论与化学”时,考虑到数学推导多、理解难度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他放弃简单方便可以重复使用的ppt形式,而是一直坚持使用板书,对学生进行推引,并充分进行互动,尽量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三)甘于奉献的领军人

高松同志曾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院长等十余年。2014年,在就任院长大会上,他表示,任院长期间的最大心愿就是“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氛围,让更多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特别是为年轻的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他以学院发展为己任,善于对事情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带动班子其他成员为学院发展尽心尽力,积极引进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使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各学科发展齐头并进,学院风清气正、团结和谐,成为一个人才济济的“大”院:院士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0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4年底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联合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学院学科综合排名稳居全国高校之首。据esi统计,过去10年中,在化学类排名前1%的全世界950个化学研究单位中,北京大学发表论文数居第17位;被引论文数居第35位。

高松同志还将管理服务工作拓展到化学界。他担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六届全委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化学组成员等职务,对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倾尽全力,主动担责,深得同行好评。他认为,基础研究只有带动和促进同行一起进步才会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他们将实验室仪器向国内和国际同行开放,经常帮助其他研究组进行样品的磁性测试,并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他和同事们的努力推动了我国分子磁体研究的发展。2014年10月,第12届国际分子基

磁体会议(icmm2014)在北京召开,高松任大会主席,这是学界对中国分子磁体研究的承认,也是对高松在该领域贡献的肯定。

(四)润物无声的教书匠

“谦和、宽容、平实和坦诚”是同行、同事和学生对高松的一致评价。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同行、学院的同事、研究组的合作者提到高松都是交口称赞,大家都认为他合作意识强,主动承担,为人低调,从不抱怨。他热心助人,对于他人的要求从来是能帮就帮,想别人永远比想自己多。他谦和宽容,困难面前总是主动承担、荣誉面前总是主动避让,几十年如一日。

“我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教师高松,”这是高松对外自称时用得最多的称谓。虽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院士、年轻有为的化学家,但是,在高松的内心,“教师”才是自己的“第一身份”。繁重的科研任务和琐碎的行政事务并没有影响他对学生的培养。相反,他把能利用的一切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坚持每周三晚上和学生开组会。除了经常推荐一些最新文献给学生,他也会亲自看和亲自讲。他会把相关杂志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大家,遇上与组里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章,他还会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发给相关人。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默默影响和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入党至今二十多年,高松同志锲而不舍地钻研、长期默默地奉献,始终以自己的执着、坚守、努力与奋斗实践着自己对科学事业的坚持、对人生的崇高追求,实践着他入党时的誓言。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这种追求还将支持着他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松同志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于当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列为今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

二、叶如陵

叶如陵是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党员,曾志愿服务西藏医疗卫生事业31年,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退休回到北京后,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成为了居民身边的“健康顾问”。被朝阳区红十字会聘为奥运志愿者急救知识首席培训师,先后获得朝阳区党员志愿者之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十大志愿者;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首都十大道德模范候选人。要做一辈子志愿者的他,成为社区居民中一面永不退色的党旗。

(一)真心付出奉献社区,党委委员干实事,志愿服务彰显党员模范风采

退休回到北京,他常跟老伴这样说:“像我这样的人,在医院里太多,而在社区里太少,社区更需要我”,在西坝河西里社区新一届党委换届选举中,叶如陵以高票当选为唯一的一名

居民党委委员,他表示,不当挂名党委委员,要当为民办实事,扎在居民里的委员。每次召开党委会,他都准时参加,和其他党委委员一道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撰写心得学习体会,一起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天晨练后,他都在小区凉亭里跟居民聊聊天、谈谈心,及时反应居民的心声。

叶如陵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做好党员志愿者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诚心”。他居住的西坝河西里社区,许多退休多年的老人,面对医院的收费较高,排队挂号看病时间较长,有病了能不去医院就尽量不去医院。现在“有了病就找叶大夫咨询”,在社区里家喻户晓。面对这些老人,叶如陵非常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唠叨”,细心地倾听他们的症状,从不轻易不打断,然后在“唠家常”中给他们提出治疗建议。再次遇到居民时,叶如陵总会关切地问问他们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情况。在社区时间长了,社区里一些老病号的身体状况他都能大体了解,见到他们都能准确地询问他们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对于一个退休老人来说,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叶如陵常说,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只有“舍”,才会有“得”。他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舍得书屋”,表达他作为一个党员志愿者投入社区、投身社会,获得快乐、获得健康的决心。

(二)“爱心小屋”关爱居民,搭起“叶如陵团队工作室”,看病咨询更温馨

叶如陵身为社区党委成员,他是社区与居民之间的纽带,身为一名医疗工作者,他更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大夫”。为了能更方便为居民看病咨询,叶如陵积极与朝阳区红十字会联系,引进了社区医疗服务车,社区居民给它起了个温馨的名字:“爱心小屋”。每周五下午叶如陵都会在“爱心小屋”进行义诊活动。许多居民都是“爱心小屋”的受惠者,搬到顺义区居住的社区居民张大妈周五专程坐公交车回到这里找他看病。张大妈动情地说:“医院里看病的人很多,医生无法给他们作更多的答疑,听过叶大夫耐心的解答,更加清楚自己的病情”。

时间长了,社区的居民都知道他这个平易近人的“叶大夫”了,有一天,他按照既定时间到小区的河边马路上进行快走锻炼,路边一位老人走过来,向他打招呼:“你两天没有出来锻炼了”。他吃了一惊,就问:“你怎么知道我两天未出来?”他说:“我在这儿等你两天了,想请你帮我看看病”。他非常感动地说:“你以后可以到我家或打电话约我都行”。慢慢地,在小区居委会办公室、在小区公园里,到他家里或打电话找他看病的人多了起来。

在叶如陵的带动下,更多医疗志愿者的身影忙碌在“爱心小屋”里,他们组成了“叶如陵团队工作室”,义务为居民量血压、预防咨询、心理咨询。

(三)时刻挂念居民安全,“医疗课堂”进社区,带给居民无限健康和乐趣

社区里的老年医学知识课堂每次都聚集很多居民,“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常见病的防治”,居民说听叶大夫讲课又幽默,又实用,在快乐中就学到了不少知识。根据常年在社区义

诊积累的经验,叶如陵精心制作了一套《老年健康讲座》幻灯片,重点讲了衰老、高血压急症和脑卒中、冠心病和心梗、老年糖尿病、骨关节疾病。他说:“给居民准备一份通俗讲义和幻灯片,他们只要带一双耳朵去听就行了,只要有几句话对社区老百姓有用,我就没白讲”。

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和我国肆虐的时候,叶如陵立即赶制了一套《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科教幻灯片,在朝阳区党校和社区进行了健康大课堂讲座,并把这一套课件赠送给了朝阳区红十字会培训救护中心的其他老师。考虑到世界经济危机和甲型流感的特点,叶如陵在这套课件里特别强调了科学、冷静、积极对待的观点,给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叶如陵经常用这样一句话结束自己的讲课:“我是一个党员志愿者,是一个退休医生,我愿意为大家服务,提供咨询,下课后或是其他时间都可以找我”。叶如陵自觉用党员的标准、道德的标杆为人民服务,发挥余热,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一直追求者老党员的新作为、新目标。每一位听过叶如陵讲座的人都深深记得他的这样一句话:“我要做一辈子的志愿者,把爱心和知识奉献给我的祖国和人民,直到永远”。

我们将以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开拓进取、踏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努力争当学习理论、学习业务的模范,争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模范,争当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模范,争当履行义务、遵纪守法的模范,争当弘扬正气、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模范,创先争优。

第四篇:学生学习优秀党员事迹心得体会

兰辉副县长带病下乡调研,在唐家山堰塞湖溺水身亡。兰辉同志一心为民、务实奉献、朴实清廉,是党的好干部,北川的好儿子,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兰辉副县长的先进事迹,为“中国梦”北川篇章添上了辉煌的一笔。我们青少年应该以兰辉同志为榜样,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做好本分的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说好普通话,争做文明人;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扶老人过马路。

作为中职生的我们更应该打好文化基础,学好专业技能,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青春梦而努力奋斗。目前,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书写“中国梦”伟大篇章而行动着,他们如一滴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力量虽小,却能带动着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国梦”而行动起来。当中国13亿人民群众汇聚起来,我们的“中国梦”是那么的强大无比,亮丽无边。

作为中职学生的我们,一定牢记党恩,努力提高综合能力,学精专业技术,练好专业技能,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奉献自己的力量,争取给党、社会、父母、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王辉同志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2014年1月26日,资源县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干部股股长王辉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2014年全县换届工作岗位上,献出了年仅40岁生命。他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牢记党的宗旨,胸怀满腔热情,凭着忠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一副矫健有力的脚板,20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忠实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通过认真学习王辉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觉得我们主要应从三方面进行学习:

一、学习王辉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学习王辉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在同事们的眼中,王辉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总是以一股狠劲、拼劲、钻劲,忘我工作,埋头苦干,赢得了组织的认可、同事的敬重和群众的爱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常事,连县委办公大楼的保安都印象深刻地说:“王辉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最晚的。”2014年7月换届工作中,他一个人负责所有的换届材料的整理,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早上,他昏倒在办公室。2014年1月25日清晨6点钟,他开车和部领导一起赶往桂林参加全市会议,下午5点回到县城,由于县里要连夜召开部务会和县委常委会,一大堆的干部材料等着他去整理,他来不及进家门,就到办公室边吃快餐边加班,直到晚上9点半他才回家。妻子到桂林接放寒假的儿子去了。晚 1

上10点半钟,他打电话告诉妻子说头有点痛,但还要赶写一份材料,要晚点才能睡。从清晨六点到晚上十一点,他已经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1月26日清晨4点钟,王辉的弟弟接到王辉打来的电话,说他头痛得厉害,叫弟弟过来送他去医院。当弟弟赶到时,看到王辉靠在门边已无力站立,他弟弟把他送到医院后,王辉就昏了过去,尽管医院全力抢救,但王辉再也没有醒过来。

二、学习王辉同志爱岗敬业、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 王辉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王辉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自199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王辉先后在学校、县招商局、县委组织部等单位工作,担任过教导处主任、局办公室主任、股长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2014年3月,他被组织选调到县招商局任办公室主任。这是县里新成立的一个局,王辉到任后认真学习,很快成为工作上的一把好手,他把每一个招商项目审批过程的全部档案材料都整理井井有条,查阅时一目了然。时任招商局领导回忆说:“招商局的档案工作是县档案局最满意的。”由于王辉的出色工作,2014年6月他被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通过学习和领导的指导,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在全县乡镇换届工作开展前的几个月,王辉就对全县换届有关工作进行思考和准备,在电脑上积累了上百篇的换届工作资料。换届工作开始后,王辉整理出《换届工作指南》等规范文本,发给考核组人手一本,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规范化”工作是组织部门的基本要求,大到人事安排,小到一

个党员的年龄,他那厚厚的十几本笔记本整齐、规范、详实记录,正是一个组工干部基本素质的体现。媒体记者在采访翻阅这些笔记本时,无不为之赞叹。

三、学习王辉同志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王辉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谋私利。担任组织股股长时,他的一个亲姐姐与同村的一个村民在林改中发生山林纠纷,姐姐便找到他,让他给乡里的分管领导打招呼,帮忙把那片山林划到自己名下。王辉电话倒是打了,但他在电话中叮嘱乡里分管的领导:“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不能因为是我姐姐就偏袒她。”王辉的爱人长期从事教学,患有严重的咽喉炎和声带息肉,讲话声音都有点沙哑,2014年6月,王辉的爱人打了要求调离教师队伍请调报告,让王辉帮递交给组织部。按说,王辉是干部股股长,和县委组织部长又是同班同学,妻子确实不宜继续当教师,要办调动还是合情合理,但一直到王辉去世后,在整理王辉遗物时,县委组织部部长蒋永刚才在王辉的电脑中发现这份请调报告。王辉在学校当教导主任时,一位女教师曾因工作原因和王辉产生过矛盾,王辉调到县委组织部后,这位女老师的丈夫在提拔时正好是王辉前去考核,她担心王辉会对丈夫的考核不利,想不到王辉不计前嫌,客观公正作出了评价,使其丈夫顺利通过了考核。这位老师事后感叹到:想不到王辉的胸襟这么宽广!

王辉同志严以律己、不图虚名、不谋私利、处事公正,树立了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我们要学习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

能力,真正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王辉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资源镇人民政府:崔小青2014年5月30日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看了以下的范文:

优秀党员陈玉芳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党员干部事迹心得体会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