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在这伟大壮举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换来的,今天我们在享受和庆祝时,不能忘记那些在致富之路上的默默付出的铺路人。今天常用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材料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材料一

刘 虎

【事迹简介】

1974年出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为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带领团队找水源、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身患肺癌仍坚持奋战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

2020年5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的历史。

自己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病情恶化,左眼失明、瘫痪在床。

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材料二

张小娟

【事迹简介】

1985年出生,生前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

2008年,放弃北京工作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工作,曾深入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一线。

她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被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

2018年底,舟曲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8.24%下降至6.31%。

2019年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

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材料三

张桂梅

--“燃灯校长”,素心托高洁,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

【事迹简介】

祖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4年随姐姐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市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丈夫因癌症去世后,她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

了解到当地女生失学情况严重,张桂梅萌生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在女高建校10年中,她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遭到些不解,被人放狗出来追咬,被以为是骗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吐口水……

克服重重困难,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在2008年9月开学。

2020年,华坪女高有159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94.3%。建校至今,已经有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

但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材料四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在京举行,伟业功成,映照百年大党不变初心,看得我热血沸腾、由衷自豪,我的奶奶看得也直抹眼泪。又逢元宵佳节,奶奶便用家乡流传的捏面灯习俗,捏了一个憨态可掬的牛,还特意染红了,寓意祖国和全家牛年红红火火。今年是党的百岁诞辰,是吹响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号角的一年,我又让奶奶捏了两个牛灯,祈愿百年大党永远年轻,祈愿乡村振兴如脱贫攻坚一般早日胜利,祈愿涌现更多“三牛”,齐心聚力点亮复兴之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灯芯”,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根本保证。百年大党一路走来成绩辉煌,首次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小康愿景。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脱贫攻坚这件“大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办好;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绝大部分党员干部不负使命和重托,他们中有的长期超负荷运转,有的一心工作没时间照顾家庭孩子,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向绝对贫困宣战到群众真脱贫,再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老百姓的幸福没有终点线,各级党委和政府不能松懈,还需锚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动力、组织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是“灯油”,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保障。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是对历史和人民的答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构建、优化体制机制,采取更加集中的政策支持、更加精细有力的举措。在顶层设计上,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系统布局,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制定“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提出“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坚持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尽管脱贫攻坚显著成就,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存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度一点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办法抓好乡村振兴,强化资金支持,优化资金配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是“灯基”,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涓滴成海,众木成林。脱贫致富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和国家弘扬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乐善好施”“达则兼济天下”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不断增进东西部相互协作脱贫攻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不断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力量重心下沉;广泛宣传学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艰苦奋战,充分彰显团结伟力。乡村振兴已实现良好开局,但基础仍旧薄弱,想要实现大发展需要有关方面协同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履职尽责,培养新生代农民和乡村人才,增强其内生发展和致富能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材料五

“蘑菇人”走遍全国传授致富术

年已7旬的李玉,仍然在食用菌产业的一线忙碌着,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2012年以来,他先后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280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虽然已经是院士,但在接受采访时,他笑称自己就是一个热爱技术推广的“蘑菇人”。

全国各地如今有很多李玉团队指导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他跟新京报记者表示,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是他最早进行产业化推广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末,那里相当落后,又是高寒地区,即使种植玉米,产量也不是很好,记得当时也有一些种植木耳的农户,但产量很小。”

李玉记得是在出差途中看到当地宣传木耳的广告牌,他认为可以来这边试试他潜心钻研的食用菌技术,于是就主动找上门去,帮扶当地农户。经过他和当地村民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黄松甸已成了中国知名的黑木耳之乡,也从贫困县变成了富裕县。

李玉表示,在黄松甸他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带领村民种植食用菌,如今最让他欣慰的是,村里的种植户现在都可以独当一面,“像如今我在贵州的基地,很多技术人员就是从黄松甸出去的,他们现在对技术的掌握已经非常到位,可以传师授业了。”

为群众服务的赤子之心,换来了当地老百姓深厚的感情与依赖。李玉向新京报记者回忆,有一年他带着日本和英国的专家去长白山开会,当时交通不算便利,他们开车走国道,来到黄松甸时决定下车休息一会儿,没想到自己下车不久,就被当地的村民团团围住了,“大家纷纷过来跟我打招呼问好,有农户还跟我说,‘李老师您到我的仓库看看去,看看我种的木耳怎么样。’说完真就拉着我过去了。”

看到如此场景,日本专家非常感慨,“他说当时被我和当地村民的互动深深感动到了,觉着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就是真地深入乡村与村民打成一片的人,因为他感受到了农民对我们的亲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范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内容,尽请关注常用站,小编将为您更新更多的优秀范文哟!

【2021脱贫攻坚楷模事迹 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材料范文】相关推荐文章:

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2021年范文精选5篇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2021

脱贫攻坚答卷 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