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稿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文档 > 征文稿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

我们的“清明魂”(共1096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古以来,谈起清明,作为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无论天气还是人们的内心,似乎都有着些许的思绪在其中,到底是什么呢?我想,一千个人心中,必定有着一千种的“清明魂”存在……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传统清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爸爸都会带上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给爷爷奶奶清清杂草,烧纸钱、上香放鞭炮。姑妈今年已70岁了,她还是每年坚持从岳阳坐车到长沙给爷爷奶奶扫墓。我问姑妈:“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每年坚持长途跋涉来扫墓呢?我们晚辈来就行了啊。”姑妈说:“我年纪大了,活一年是一年了,来一次是一次了,你们年轻人这些旧习俗旧规矩也不懂。”姑妈的一番话,不禁让我深思,而今的这辈人,有心之人便会利用假期时间,前去墓地叩拜,但要问他们,清明祭祀要做些什么?又有几人能回答?

传统的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由于工作、交通等等客观因素,清明节在8090这一辈人群中,更多的是释放压力的好时机,人们利用小长假外出旅游、朋友三五小聚等等来释放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他们已然忘却了清明节的意义。

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应该反思,在更新换代、摈弃旧思的21世纪,也许我们可以省略一些繁文缛节,许多习俗已经失传,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像一条长河,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长河里的水,是烈士们、先人们的鲜血;长河里的泥沙,便是劳动人民的辛勤累积……清明扫墓这个习俗不能弃,不能弃掉我们自己的“清明魂”。没有父母先辈的无私付出,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教导我们为人处世,哪有我们今时今日的学历、工作、房车?当子女成家立业后,为了让子女安心工作,老人们退休之后还要带孙辈,给子女洗衣做饭。不要在父母先辈老去后,我们才醒悟,原来我们为他们做的实在太少。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感叹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常驻心间,坚持善待父母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心愧疚在风里哀号盘旋。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