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论文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师思维方式实践探究(共4911字)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政策的落实,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改革关键在教师。要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键要转变体育教师思维方式。教师思维方式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根据一定文化知识、教育观念和思维方法等认识教育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较稳定的方式。[[i]]教师思维方式的差异会造成在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相同的问题或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并采取不同的行动,反映了教师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等逻辑的基本看法【[ii]】。教师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深度和质量【[iii]】。正确的教师思维方式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提升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提升教育质量【[iv]】。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转变体育教师思维方式,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笔者对提升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做了深入实践探究,以鉴读者。

一、影响广州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非教师思维方式因素

   笔者对广州市一线体育教师访谈得出,影响广州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非教师思维方式因素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学生运动能力差;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素养差;家长不支持。这些非教师思维方式因素,势单力薄的体育教师群体在短期内将无法解决,但是不同的体育教师在面挑战时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发现,专业发展好的教师,在反思教学经历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找自身的原因,从主观上反思自己的教学;相反,许多教师在发生教学问题时,习惯于找一些客观原因,充满抱怨。”【[v]】只有体育教师端正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转变体育教师思维方式,提高有效教学,才能促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影响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师思维方式

1.课堂教学重竞技思维轻教育思维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受“体育即运动、运动即教学、教师即教练”[[vi]]的竞技思维影响,把体育课上成运动训练课,把学生当作运动员,体育课按照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上课,虽然运动负荷较大,但是忽视了教育的规律。在竞技思维影响下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对运动技术过度讲解,精益求精,造成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时间内听多练少,练习密度不足;体育教师对课堂内容安排技术难度高、运动强度大,造成部分或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教师业务重课外训练轻课堂教学

中央7号文下发以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区域性体育竞赛的力度,学校为了响应号召,对举办各种赛事的指导思想是“有赛必赛,参赛必得”,很多体育教师为了利益最大化只重视少数学生参与的课外训练而轻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现阶段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还没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仅有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只能片面的反映教学质量,受功利性影响,许多体育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容易出成绩让学校和教师本人名利双收,又能完成上级比赛任务的业余训练,成为“教练型”优秀体育教师,而课堂教学敷衍了事。

3.校园竞赛重精英参与轻大众参与

校园运动竞赛应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去,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然而很多体育老师只重视少数学生参加的精英比赛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比赛。在这种教师思维方式指导下的校园竞赛表面上红红火火,参加比赛的主体往往是小部分运动表现突出、体质健康水平较高的小群体,忽视了让更多体质健康水平较差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比赛中去,而这部分人本应成为主角的群体却被沦为观众、义工,甚至与他们毫不毫不相干。

三、促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师思维方式

1.促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教师思维方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因此,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形成以下以下四种基本的教师思维方式,用正确的概念控制体育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是基本

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育公平原则和尊重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认识到上体育课是体育教师的主要业务。体育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纲领性文件中对强化体育课作了重要部署。其次要认识到组织让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师的次要业务。中央27号文明确提出“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特别是早操、课间操、大课间等体育活动,练习密度大,还有学校其他教师参与管理,锻炼效果非常好。再次要认识到组织让更多学生参与的大众比赛而非只是少数人参加的精英比赛。只有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体育中,学校体育呼唤“教育型”优秀体育教师。

(2)关注个体差异是方法

只要是集体,就有个体差异,体育教师要防止“噎死”和“吃不饱”,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首先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达成目标要设置不同的标准,要让所有学生通过努力才能达成。如果同一标准,体质健康水平较好的学生无需努力或稍加努力就可轻易达到标准,体质健康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许再努力也无法达到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不同的达成目标,让更多的精力关注暂时落后的学生,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师徒结对”帮扶,大幅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暂时落后的学生是一个优秀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表现。其次要为体质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体育教师要培养体质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成为教师的“帮手”,同时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课外业余训练,展现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受功利性影响,现在个别学校出现了过渡使用这部分学生的现象,有的学生常年奔波于不同项目的赛场。

(3)重视兴趣培养是方向

运动技能的学练有肋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也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载体。首先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期,防止教学内容低年级成人化、专项化,防止高年级教学内容低级化。其次练习内容多样性。同一个教学内容,有多种练习方法,多种辅助练习,充满好奇和接受新事物是学生的天性,呈现给学生新颖、多变的练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即使是枯燥无味的耐久跑教学也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大大提高趣味性。再次要进行游戏化教学。在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是指使用游戏元素(例如规则、比赛和得分)作为教学工具,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争强好胜、追求卓越是人的天性,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要多开展“游戏化教学”。实践证明,拥有足球、篮球等运动技能并经常参与的人比比皆是,吸引着他们参与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团体项目比赛的魅力,笔者曾经担任体育教师时经常见到学生“风雨无阻”参与篮球运动,甚至不惜违反学校纪律,女生艳阳天不惜影响美貌。

(4)重视运动负荷是质量

适宜的运动负荷有助于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果。中央27号文强调“提高教学水平要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实践练习。”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要求重视运动负荷,足见运动负荷在体育课中重要性。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是较大练习密度、适当运动强度[[vii]]。广州市已经多次在文件、公开课、专题讲座中强调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必须达到50%以上,平均心率必须达到小学阶段130±5次/分,初中、高中(中职)学段必须135±5次/分(女)、140±5次/分(男)。要达到此目标,首先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要改变单一的技术动作练习为组合技术动作练习;要改变单一低强度的身体练习为高强度和低强度的相结合的身体练习;通过合理组织安排课堂内教学比赛达到更高的强度。其次要精讲多练。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提高练习密度。再次要通过合理组织练习减少学生排队等候时间。在条件允许下尽量多分组进行身体练习,如果受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要给排队等候的学生安排合适的身体练习内容,提高练习密度。广州市提出动态热身走进课堂,每节课必须安排8-10分钟的课课练,就是保证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

2.要形成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思维

   在体育课中学习内容可能枯燥无味,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学习难度因人而异,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过于依赖经验、程序化的实体性思维方式,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学习内容,才会把所学内容用于课外锻炼,形成身体锻炼的习惯[[viii]]。

(1)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要让学生身体练习认知先放后收

在很多体育教师中已经形成体育教学的固定范式“示范―讲解―模仿―学练”,学生在“示范―讲解”环节中身体练习认知只是被动的灌输在文字符号层次,而且在“模仿―学练”环节中对“动作技术”要求高,学生担心模仿不正确逃避身体练习,学生无法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身体练习认知先放后收,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首先要让学生尽早参与身体练习认知,尽量做到先练后教、能练不教。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只有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学生才能形成身体练习认知,没有身体练习体验的讲解只停留在文字符号阶段。其次要让学生身体练习认知从简到范。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掌握,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在不断的修正中完善,不断感受成功,学生才能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如果首先就一味要求规范,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甚至畏惧心理,当然这种简是要求学生在保证基本的动作要求之上进行的身体练习。再次要让学生更多参与身体练习认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在有限的体育课时间中,学生只有通过更多的身体练习才能发现问题,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练习认知。

(2)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要让学生身体练习感受先苦后甜

    体育课中学生每一次体验,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感受,有些感受会形成积极的情绪,而有些感受会形成消极的情绪,让学生身体练习感受先苦后甜,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首先要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获得成功感。学生在反复的身体练习中,随着练习量的增加,疲劳会随之产生,学生通过体验“苦”后获得成功体验“甜”,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其次在安排学习内容时要让学生身体练习感受先苦后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是锻炼价格高枯燥无味、冷门的内容要优先安排,学生就可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果优先安排有趣的内容再安排枯燥无味的内容,学生就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枯燥无味、冷门的内容的学练。再次在学习环境中要让学生身体练习感受先苦后甜。体育课主要在室外上课,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在高温酷暑或低温阴凉的天气中上课,如果无法满足学生舒适的环境,教师安排上课地点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环境先苦后甜,否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作为一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教师只有转变教师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承担属于体育教师应有的义务与责任,才能最大化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i]][4]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ii]]魏为D, 陈国平.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4):26-28.

[[iii]]岳欣云. 课堂教学变革中的教师思维方式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07(3):75-78.

 

[[v]]张金伦.改变教师思维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 2011(20):57.

[[vi]][7]邓若锋. 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J]. 体育学刊,2016,(1):112-120.

[[vii]]庄弼.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16(10):8-9.

 


写作生成器小程序